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,要代代传承下去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扎实落实陕西省委、省政府立德树人工作部署,充分挖掘延安红色教育资源育人功能,11月2日,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艺术教育系50余名师生奔赴革命圣地延安,开展了为期两天的“到延安去”·三秦学子圣地行实践活动。师生们通过实地探访、现场教学、艺术创作与非遗体验,追寻红色记忆,汲取奋进力量。
为使旅途成为移动的课堂,行程伊始便策划了“车上行走的思政课”。师生们通过聆听“延安故事”、联唱革命歌曲、诵读红色经典,在心中提前勾勒出革命圣地的轮廓,激荡起对那片黄土地的无限崇敬与向往,为后续的沉浸式研学筑牢了思想根基。
抵达延安后,研学首站来到庄严肃穆的延安革命纪念馆。馆内详实的史料与珍贵的实物,生动再现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岁月。同学们驻足凝视,认真聆听,深刻理解了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”的延安精神真谛,内心受到深深震撼。

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和枣园革命旧址,师生们踏着历史的足迹,实地感受老一辈革命家工作与生活的环境。在那朴素的窑洞、简朴的陈设前,大家深切体悟到在清贫物质条件下铸就的精神丰碑何其伟大。艺术教育系的学子们更是纷纷支起画板,拿起画笔,将革命旧址的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定格于画纸之上。笔尖流淌的是对历史的敬畏,线条勾勒的是对精神的追寻,这场特殊的现场写生,让历史的温度透过画笔直抵心灵,使延安精神的感悟更加具体而深刻。

走进安塞文化艺术馆,师生们被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。这里不仅是非遗文化的展示窗口,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课堂。在备受期待的陕北剪纸非遗体验环节,师生们在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手持红纸与剪刀,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。巧手翻飞间,普通的红纸变幻出栩栩如生的图案。 这不仅是一次传统手工艺的学习,更是一场与红色文化的深度对话。静态的参观与动态的体验相结合,让红色文化在指尖“活”了起来,师生们在感受非遗魅力、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,也将内心的赤诚与敬意,凝练成一幅幅火红的剪纸作品。

行程的最后一站,师生们抵达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。在庄重简朴的校园内,大家系统参观了主要展厅、中央大礼堂及各系旧址。透过大量历史文献、经典木刻版画与珍贵文物,那段艺术工作者以笔为戈、以刻刀为枪,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烽火岁月仿佛重现眼前。在此,艺术教育系的师生同样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。他们或速写记录历史建筑的风貌,或临摹感悟经典木刻版画的力度,在与先辈跨越时空的艺术共鸣中,深刻理解了艺术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与担当。

为期两天的“到延安去”三秦学子圣地行研学之旅虽已落幕,但延安精神的种子已深深植根于师生心田。大家一致表示,要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带回校园,用心用情传承好红色基因,不断淬炼过硬本领,站稳政治立场和人生坐标,立志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一颗永不生锈、永远“靠得住”的坚实螺丝钉,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