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彬是什么颜色的?
我的答案一定是蓝色。湖蓝、勿忘草蓝、天蓝海蓝,总之正如这个少年一般,干净澄澈得犹如清风霁月,又如璞玉温润。
大多数时候,他都安安静静,下半张脸藏在浅蓝色的口罩后面,露出来的半张脸配着有些卷曲的短发,像极了歌手毛不易。他也同毛不易一般低调不爱张扬,乖巧地藏在教室一隅,却时不时闪烁着慧烁的眼睛,让人不由觉得这个少年无时不在思考。
当他第一次自我介绍时,先是略显腼腆地对着全班同学,但似乎大家已经过分熟悉,便扭过头来,郑重地向我这个新老师独白。他拉下口罩,在那一刻我在自己的认知体系中重新定义了男孩的好看。
那种好看不是浓眉大眼炙热的英俊,而是淡淡的五官配着真诚的目光,仿若五月微风与凉夜月华。他声音不大,却吐字清楚,每个字都充满了力量。
但这个少年他拥有的不仅是干净漂亮,或者说好看绝不是他的人设标签。他是我课堂上当之无愧的救场王(别人答不了问题时,叫他总归没错),一个我戏称为从第一堂课就立志当第一名的“五好少年”。
专业基础课,看似没有专业课那般晦涩难懂,但我这门看重实践的《人际沟通》却格外需要学生张开嘴练习。或许是羞涩、或许是还未适应我的教学方法,大多数孩子难以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想法,哪怕胸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逻辑框架,哪怕动笔可以在纸上书写河山,但话在嘴边,却又难以择取最恰当的措辞。
这时候,郭彬便会在旁边善意地提醒,帮助同窗更好地应对老师的提问。我便也乐得点他的名字起来回答问题,他不会扭捏,而是虔诚又认真地开始他的“长篇阔论”,逻辑清晰、表述完整,令人赞叹。
“撒贝宁的演讲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,讲述了北漂生活经历,但我看到的更多却是用玩笑般的口吻、调侃的语气来形容心酸的过往,而背井离乡去一线城市工作生活,也正应承了那句‘薛定谔的猫’,你只有再打开盒子的那一瞬间,才会知道自己究竟适不适合、值不值得。”
他认真答完问题时,这个有些背光的教室,恍惚一瞬间便亮了起来。我不知他的过往是否有背井离乡的经历,我也不知道他未来是否会步入一线城市欣然接受压力与快节奏,但这少年肩上有光,让人想抓来看看。
再见郭彬是在午间的篮球场,他一个人在跑、在跳、在遥遥地投着三分球,我问他室友怎么没和他一起打球。
“他约会去了。”他腼腆的笑笑,篮球滚落在地上,惹了些许尘埃。恰巧一丝天光打下,他伸手去挡了挡太阳,却恰好把光抓在了手心里。
